教學體系
延續真言宗普賢流智慧傳承、培養教學人才為務,藉由對顯教大乘經典、密教經典、胎藏界及金剛界兩部曼荼羅之深入研究,並配合儀軌四度加行之修持為輔,以期開展「顯密圓通」之圓滿智慧。
延續真言宗普賢流智慧傳承、培養教學人才為務,藉由對顯教大乘經典、密教經典、胎藏界及金剛界兩部曼荼羅之深入研究,並配合儀軌四度加行之修持為輔,以期開展「顯密圓通」之圓滿智慧。
「圓覺」即圓滿的覺悟,每尊佛之所以成佛,每一位祖師大德之所以在人間能發揮祂的智慧,能救度無量眾生離苦得樂和得到智慧,是因為祂們都是覺悟者。 智慧和覺悟的內容有不同的層次範圍,譬如說有人因為某些遭遇而有所發現,這個發現都是一個覺悟,但這個覺悟本身有大小的範圍,比如肚子餓的時候,一下子吃得太飽,結果腸胃不適要打針吃藥,然後發現到到肚子餓不可以吃過量,要慢慢吃,不能吃得太快和太多,這個發現也是一個小覺悟,但是適用範圍不能在其他方面,比如人際關係和工作上的幫忙。 這個大方廣的覺悟是一切諸佛菩薩圓滿的覺悟。在大藏經中眾多的經裡,能夠冠上「大方廣」這三個字,是表示這部經典的內容是說明一切生命共通的內容和法則,沒有種族、宗教、天上人間的分別,對於整個宇宙無量無邊的生命形態都能夠用得上,都可以對照,像這樣的經典之殊勝稱為大方廣,是表達對生命最廣大範圍的圓滿覺悟。 圓覺經 就是依據佛陀圓滿的智慧和透過多位菩薩的提問,從世尊的回答讓我們了解生命存在的法則,實相的內容;包括心態的變化、意境的層次,是屬於大乘經典。 我們這一生有機會接觸到大方廣的經典,是表示我們累世的善根福報所在。因為大方廣經典的內容,不是在學校或父母所能教導的知識文化,而是通達法界的智慧。我們今生能夠了解這樣的智慧,不管往後在人間或是在天界,只要遇到佛理,這個內容就會出現……
如果有人認為,那個坐在那邊的、或是站著的、或者是臥在那邊的就是如來的話,這表示那個人不了解世尊所講如來的含意。世尊所說的如來是無有來去的,如來就是在說明永恆的法性、不生不滅的法性。而法性本身會展現在所有的因緣當中。
例如這朵花開是法則,是因緣果報的法則令它開花,但不久之後,這朵花凋謝了也是法則。不管是花開花落,法則都沒有離開過。這叫「無所從來亦無所去」。同樣,生命的真相也沒有這裡那裡的分別,真相是我們這個宇宙空間的本質、本性。這個本性就在一切相貌中展現出來,展現出一切相的功能,這叫做「如來」。在金剛經中,世尊多次解說「如來」不是指某個人、某種相貌或是某種感覺;而是說明「如來」是恆常不變的生命真相、法則。這個法則是永遠在展現一切相貌,而一切相貌同時是永遠在變化的。這整個現象就叫「如來」。
金剛經就是讓我們見到如來,本來一直期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能得見如來,現在得到金剛經的啟示,就不用再期待了。放眼望去,一切都是如來,如來並沒有男女之分別、沒有高矮肥瘦之分別、沒有西方東方之分別、沒有人間天上、人我之分別,像這樣用欣賞如來的角度來看待一切生命,就不再分人我,這樣就是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。因為已經了解生命的真相,當看到每一個相貌時,就看到背後的如來性、圓滿的法則,每個生命都在展現這圓滿的法則。所以,這個圓滿度不會因為形狀及相貌的不同而有差別,那麼,世尊從兜率天降到人間娑婆來,有沒有增多一位如來在人間呢?沒有。又世尊從開始說法到離開人世間,又有沒有少了一位如來呢?也沒有……
課程記錄
我們每天的生活中都存在著生命之法則,若能瞭解它,運用它來過生活,我們的態度就能夠適當,對事物的看法就能有適當的角度,對很多事情就能有恰當的處理。這樣就會相應適當、輕鬆、自在的果報。相反,同一件事情若用了不適當的態度來解讀它,困擾會即時出現。佛陀的出現,包括大日如來、阿彌陀佛、釋迦牟尼佛等,他們都是教育家,教育所有的生命去認識自己生命的真相。而教育之重點就是要培養智慧,令智慧增長,讓我們瞭解生活的智慧在哪裡、如何去運用。對於智慧的說明,可以在大藏經裡很多很多的經典中找到。般若部的經典都在說明智慧,而其中一部只有二百多個字的 [般若波羅密多心經],雖然字數少,但智慧的內容卻分析得很詳細。 [般若]翻譯成中文為[妙智慧]。甚麼 叫智慧呢?可以用無常變化作為例子,如眼前這盆插得很莊嚴、漂亮的花,它一定會依循一個[無常]的法則去運作,它的外貌會隨?花的生命週期、外界溫度的變化,一週或是幾天就會枯萎直到凋謝。它從盛放到凋謝之過程是由誰在控制,誰在主導呢? 是[物質之法則]。物質本身會無常變化,這是萬事萬物的法則。所以,當我們看到這盆花,內心知道它往後是會變化的,那麼,當它在變化時,就不會起煩惱,不會認為可惜。就會告訴自己這是正常的。[瞭解它變化是正常,內心不起煩惱],這屬於[智慧]。 這[般若]所看到的真相除了剛才說的〔無常法則〕外,還有甚麼法則呢? 有。其中還包括[清淨的法則],它就是不受物質變化影響。即如我們所處的這個空間,它本身可以被佈置成不同之氣氛,若掛上佛像就是一個莊嚴的道場,若改上一些彩色布條來裝飾就即時變成宴會或其他場合的氣氛。但不管怎樣去佈置都改變不了這個空間本身。它不會因為被不同的佈置而有所增損,這個空間是讓我們發揮的一個舞台,我們可以在上面作任何的佈置而不會影響它的存在。我們的生命就是這樣的一個特性。 各位每天可能都有喜、怒、哀、樂的情緒,但當這些情緒在變化的過程中,我們的生命有否因此而有所缺欠呢? 會否因為今天身體有不適,而導致今天的生命比昨天有缺欠呢? 佛陀告訴我們: 一點都沒有,因生命有一種純淨、潔白、圓滿的特性……
『入曼荼羅具緣真言品之一…還來佛身本位...』
生命的「本位」在那裡? 我們說在法界當中有十法界的眾生,有六道眾生、有所謂的二乘、聲聞緣覺和如來,但是,這些所有一切不同的生命形態的本位是什麼? 就是佛身。「佛」是了解這個本位的人,衪了解、衪通達和證入,所以就稱為「佛」。「眾生」就是不了解這個本位才名為「眾生」。「還來」就是還原,是告訴自己的意思,我們的[識]在了解到這件事之後,發覺原來生命的本性是如來、是佛身,這個了解叫「還來佛身本位」。
節錄自 密智阿闍黎佛學講座之 大日經選讀
『意識有案 深鑄意床 安心無上 世代洪流明白能靜 現行立身 安心為母 眾藝投懷釋氏入流 成佛大觀 無上總持 安恬究竟....』
[...佛告阿難。一切眾生,從無始來,種種顛倒,業種自然,如惡叉聚。諸修行人,不能得成無上菩提,乃至別成聲聞緣覺,及成外道,諸天魔王,及魔眷屬。皆由不知二種根本,錯亂修習。猶如煮沙,欲成嘉饌,縱經塵劫,終不能得。云何二種。阿難,一者,無始生死根本。則汝今者,與諸眾生,用攀緣心,為自性者。二者,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。則汝今者識精元明,能生諸緣,緣所遺者。由諸眾生,遺此本明,雖終日行,而不自覺,枉入諸趣。...]
[……師言。善知識。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。在家能行。如東方人心善。在寺不修。如西方人心惡。但心清淨。即是自性西方。 韋公又問。在家如何修行。願為教授。師言。吾與大眾說無相頌。但依此修。常與吾同處無別。若不依此修。剃髮出家於道何益。 頌曰。 心平何勞持戒 行直何用修禪 恩則孝養父母 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 忍則眾惡無喧 若能鑽本出火 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 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 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 成道非由施錢 菩提只向心覓 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 天堂只在目前 師復曰。善知識。總須依偈修行。見取自性直成佛道。] ...
[中論]
不生亦不滅 不常亦不斷
不一亦不異 不來亦不出
能說是因緣 善滅諸戲論
我稽首禮佛 諸說中第一
問曰。何故造此論。答曰。有人言萬物從大自在天生。有言從韋紐天生。有言從和合生。有言從時生。有言從世性生。有言從變生。有言從自然生。有言從微塵生。有如是等謬。故墮於無因邪因斷常等邪見。種種說我我所。不知正法。佛欲斷如是等諸邪見令知佛法故。先於聲聞法中說十二因緣。又為已習行有大心堪受深法者。以大乘法說因緣相。所謂一切法不生不滅不一不異等。畢竟空無所有。如般若波羅蜜中說。佛告須菩提。菩薩坐道場時。觀十二因緣如虛空不可盡。佛滅度後。後五百歲像法中。人根轉鈍。深著諸法。求十二因緣五陰十二入十八界等決定相。不知佛意。但著文字。聞大乘法中說畢竟空。不知何因緣故空。即生疑見。若都畢竟空。云何分別有罪福報應等。如是則無世諦第一義諦。取是空相而起貪著。於畢竟空中生種種過。龍樹菩薩為是等故。造此中論。
]
[ 海會朝宗]
海會朝宗
娑婆世界有幸,能值佛教,四十九年授與一切聖賢果位,略稱靈山海會,雖法門無量,郤是門門朝宗. 本會遵循佛陀遺教,全力致力於朝宗的殊勝,恭請 善智識講述朝宗之旨.
一 佛的解脫 – 南傳佛教
二 佛的威儀 – 律宗
三 佛的安心 – 禪宗
四 佛的自知 – 唯識法相宗
五 佛的智慧 – 法華天台宗
六 佛的富貴 – 華嚴賢首宗
七 佛的國土 – 淨土宗
八 佛的完成 – 大日真言宗
以上法筵供應三寶,迴向菩提
[ 維摩詰所說經]
文殊師利言。如是居士。若來已更不來。若去已更不去。所以者何。來者無所從
來去者無所至所可見者更不可見。且置是事。居士。是疾寧可忍不。療治有損不至增
乎。世尊慇懃致問無量。居士。是疾何所因起。其生久如。當云何滅。